法无定法
——曹今奇先生绘画作品赏析
谢春 1 仲呈祥 2
综观中外画坛,凡能称大师者,无疑是在其创作中能形成鲜明个人风格,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作品承载、传承这种风格,即使在漫漫历史长河也能“众里寻他”。如毕加索的作品、齐白石的作品等即如是。这种彪领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历史地位和美学品格旁人难以替代。写实也罢,写意也罢;绘画也罢,书法也罢,概莫能外。在众多擅长画猫的画家中,曹今奇先生的作品可谓独树一帜,独具意蕴。可以说,他在历经近三十年的海外文化苦旅中,将中国传统技法与中国独特审美哲学熔一矩镬,已然成为一种时代印记,一个领域的独特文化符号。
古往今来,擅长画猫的画家并不罕见,唐朝的卢弁、宋徽宗,近代的徐悲鸿、刘奎龄、张正宇、孙菊生等大师作品各具其趣。当代的画猫专家,北有曹克家、南有凌虚。曹克家笔下的猫,不仅逼真,而且猫眼有“湿润感”,猫鼻有“凉润感”;而有“凌猫”之称的凌虚亦以工致胜,不落板滞,越工致越显得生动活泼。曹今奇先生对这些大家的猫画作了认真研读甚至临摹。他不仅在诸家画作中流连忘返,熟稔甚至膜拜中国画技法,而且“画到生时是熟时”,他的画作融入了在海外生活中的每每感受,又能跳出“碧眼乌园食有鱼,仰看蝴蝶坐阶除”的藩篱。曹今奇先生的猫摆脱了那种被人们感到“甜腻”了的俗套,画出前人没有画过的猫来,于是有了“今奇猫”之谓,也就有了国画四宝“齐白石的虾、徐悲鸿的马、黄胄的驴、曹今奇的猫”一说。3
1谢春,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
2仲呈祥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
3中国美术家网 http://www.meishujia.cn/?act=usite&inview=appid-13-mid-42595&said=545&usid=912
非凡女性
曹今奇先生出生在河北雄县,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没有上过专业美术院校。“造次必于斯,颠沛必于斯。”曹今奇先生在绘画上的天赋在儿时就已露出端倪。由于旧社会灾厄频仍,生活艰辛,曹今奇先生儿时的记忆里,尽是满目疮痍的世情。画为心声,他的第一次画作则是对这个世界的最初感悟,那就是“破”。他画了一幅名为《“四破”》的作品,即把破信封、破扇、破壶和破罐放在一个画面上,可以说,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,这是他那时生活的最为直观的写照。不料这幅画竟被县里一家大首饰店拿去当艺术品挂在墙上。不经意间的荣誉,为他推开艺术堂奥之门增添了勇气。
这一画,他便“奔流到海不复回”。曹今奇先生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,1978 年,他任中国画与哲学研究会主席、1981 年任中华大学艺术系主任、1982 年——1989 年任北京外交人员教学中心专家、教授、曾先后为欧亚十八个国家的外交家(其中包括五位大使、两位公使、十九位参赞)讲授中国画艺术及先秦诸子哲理。1990 年,曹今奇先生移居美国,翌年便在亚利桑那州首府创立《中华书画研究院》。进入新世纪以后,2003 年 7 月,曹今奇先生被《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》授予名誉主席称号,其传略也因此载入《北美华商艺术家名人录》,《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录》等。不辍笔耕的曹今奇先生是一位高产画家,他先后出版的著作有《今奇画猫》、《今奇猫画选》、《今奇论艺术》、《今奇画集》等。这些作品先后在法国、德国、荷兰、芬兰、瑞典、瑞士、奥地利、意大利、日本、新加坡、印度等国展出,并多次获奖,在艺坛获得很高的赞誉。著名画家韩美林曾在赠送金奇的一幅同题材作品的落款中写
道:“今奇老师法正……美林不敢弄斧”。4
“神猫异趣,于今称奇”,这是著名画家范曾对“今奇猫”的概括。的确,今奇先生所画之猫,“奇、奇,名副其实”(启功语)。“今奇猫”之所以如此“神而奇”,源于今奇先生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一直追寻着“十分学七要抛三,各有灵苗各自探”(郑板桥语)这种强调个性的艺术创作思想。今奇先生提倡自我,既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,又不能被传统所束缚,“法之秘诀,我字当头”、“无法之法即法也”,“我法即法”。在今奇先生的笔下,慵懒的、沉思
的、稚拙的、勇猛的;或蹲、或跃、或立、或卧……千百只猫,各具神态,无
论从立意、布局都有所突破,令人耳目一新,为此,老舍夫人胡絜清评介今奇猫“生动传神,笔法新颖”。5
动情之歌
42015.7.17,《羊城晚报-新快报》。
5华夏收藏网 http://news.cang.com/infos/201509/428543.html。
“世外人,法无定法,然后知非法法也;天下事,了犹未了,何妨以不了了之”,《菩提本无树》中的佛语,被今奇先生活化为创作之法。他说“我法即法”即奉“法无定法”为圭臬。的确,艺术创作都是在遵循基本的约束力和最大的自由度之间游离。观世界,然后有世界观,他的“我法即法”即是“观千剑而后识器、操千曲而后晓声”的自我创作之法的笃守,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风格的自我形成。在“我法即法”创作思想指导下,今奇先生终究造就了精微之笔墨,“精纯到前无古人”(赵朴初语)。
尽在不言中
“今奇猫”笔墨的精微反映在画上是用笔变化的丰富性上。在表现猫的千姿百态时,用笔或虚或实,或浓或淡,或粗或细,或顿或断,在变化中求统一,在造像中见笔趣,不论是俏皮可爱、还是憨厚朴实、或是婉约柔美等不同姿态,其勾勒用线均极变化简括。今奇先生所画之猫极耐读。取其画之任一局部,例如《尽在不言中》,用笔之浓淡粗细顿断虚实种种均有不同。再如《动情之歌》,那极简括又极讲究之了了几笔,那顿断虚实粗细既似有精微的处理,又似漫不经心为之!《非凡女性》,或实或虚或粗或细或干或湿,了了数笔,既有留白中猫的简逸放达之神韵,又有精笔妙墨中猫的俏丽柔美之气质。如《高歌一曲》,以干湿、浓淡、疏密有致的水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猫激情欢愉的状态。
高歌一曲
读“今奇猫”,往往含有耐人寻味的哲理,犹如赏世间百态人生。难怪国画大师李可染称今奇先生画的猫画是“小猫眼中有大世界”。今奇先生的画作温顺的猫毕竟是小部分,而有虎啸猿啼之状者甚众。人间事何尝不如此?虽被人驯服,谁不期盼那仰天长嘶、悲壮一跃?今奇先生所画猫尾,俨然是虎虎生风的獒尾;其猫爪,犹如虎掌,肉垫里也潜伏着利爪。大量的遒劲的飞白,就是一种“了犹未了”的“不了了之”。可以说今奇先生“画猫也是在画人,画人的思维意念,把人的悟性灵气融入画中——画中有人,画外有人,字上有人,字下有人……有人不见人,人在甚中”。6 他认为艺术与哲学是一体,哲理中有艺
术,艺术中有哲理,在艺术与哲学的天地中,每一个画家、哲学家,都在创造着世界,都在反映着人类的真、善、美。绘画过程,也是哲理的发展过程,可谓“意在笔先,意在笔中,意在笔尾,意在变移”。一幅画连续不断的变移是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。由一个时期的美演变到另一个时期的不美,再由不美变为美。这就是哲理与艺术的变化发展趣味。曹今奇先生在他的审美创作的全过程当中,能自觉的注入一种哲学层面的思维,正是他高于一般艺术家或多数艺术家之处。
6中国电视文艺网 http://www.c-tva.net/shuhua/renwu/15714.htm
Leave A Comment